-
昆明生态产业联盟构建原生态消费新平台
在云南省加快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昆明生态产业促进会联合多家科技企业及行业协会成立生态产业联盟,通过招商引资整合近百家龙头企业资源,打造以“新生活+”为核心的生态消费平台。该平台旨在为都市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及生活用品,同时推动区域生态产业链升级。 一、联盟成立背景与核心目标 云南作为生态资源大省,近年来持续探索绿色发展路径。生态产业联盟由昆明生态产业促进会、云南上楚生物科技公司等机构牵头,联合检测机构、商协会及龙头企业共同组建,重点解决农产品质量溯源与消费信任问题。联盟通过统一认证标准,建立“生态”标识体系,确保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可控。 二、“万商互联”平台运营模式 “新生活+联盟”创新提出“万商互联+万家互联”双轮驱动模式: 1. 供应链整合:覆盖种植基地、加工企业、零售终端,形成闭环管理; 2. 认证体系: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技术,对入驻商超、餐饮等企业授权使用统一标识; 3. 消费场景:通过“指定消费单位”标牌增强消费者辨识度,提供原生态产品直供服务。 三、生态价值与市场优势 联盟的成立填补了云南生态产品标准化空白: - 技术支撑: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重金属、农残等关键指标检测; - 品牌赋能:授权企业可使用“生态文明共建单位”称号提升公信力; - 产业协同:促进小农户与龙头企业对接,缩短优质农产品流通环节。 四、未来规划与社会效益 下一步,联盟将重点拓展长三角、珠三角消费市场,计划三年内推动超千家企业接入平台。此举不仅助力乡村振兴,更通过可复制的生态商业模式,为全国提供绿色经济发展样本。目前,昆明市已有首批50余家商超完成标识挂牌,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询产品溯源信息。
2025-09-05
-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启幕国际品牌峰会 共筑区域合作新平台
首届南亚东南亚(云南)国际品牌峰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聚焦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通过文化交流、旅游合作、生态农业与经济贸易四大板块推动多边合作。本次峰会吸引了南亚东南亚国家数百家企业参与,成为深化澜湄次区域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旨在构建“同饮一江水、共谋齐发展”的跨国合作生态。 一、峰会聚焦区域经济一体化 活动由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协调机构联合东南亚南亚经贸组织共同主办,汇聚了多国经贸代表与行业领袖。与会者围绕跨境产业链协作、国际品牌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强调通过政策互通与资源整合,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石林风景区、斗南花卉产业园区等云南特色产业代表分享了文旅融合与农业现代化经验,凸显本土资源优势。 二、四大板块驱动务实合作 峰会设立文化交流、旅游发展、生态农业和经济合作专题板块。在旅游领域,各方探讨了联合开发跨境旅游线路的可行性;生态农业环节展示了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国际合作潜力;经济合作板块则促成多项企业对接,涉及基础设施、数字贸易等领域。紫云青鸟文创园等企业提出“文化+贸易”创新模式,助力区域品牌国际化。 三、多方支持强化平台功能 活动获得省级经贸协调机构、国际商会及重点企业的战略支持。同德实业等企业提出构建跨境产业联盟的倡议,螺蛳湾商贸城则分享了边贸枢纽建设经验。特别支持单位通过案例展示,强调民营企业参与区域合作的关键作用,如农业科技企业在跨境冷链物流中的实践。 四、长效机制助推可持续发展 峰会宣布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定期举办分领域论坛,并推动成立跨国企业合作数据库。云南省相关机构表示,未来将依托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区域合作项目提供制度保障。此次会议成果预计将纳入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典型案例。
2025-09-04
-
昆明经开区"智慧i家"众创空间启航 打造家庭产业创新生态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智慧i家"众创空间项目,标志着该园区在文创产业领域迈出重要步伐。该项目以"文化创意+互联网科技+金融"为核心理念,将重点培育家庭产业创新生态,助力经开区"三创"战略实施。 一、项目定位与战略意义 "智慧i家"众创空间依托智能家居技术研发优势,聚焦家庭场景下的产品与服务创新。作为经开区重点扶持的文创类众创平台,其建设符合园区"十三五"规划中打造创业、创新、创意发展名片的战略方向。项目将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构建从研发到市场的全产业链支持体系。 二、运营模式创新 1. 采用"孵化+投资"双轮驱动模式,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融资服务 2. 建立家庭产业创新实验室,开放智能家居研发平台 3. 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精准对接 4. 设立专项产业基金,重点扶持具有市场潜力的家庭科技项目 三、政策支持体系 经开区文创办针对该项目推出专项扶持政策,包括场地租金减免、税收优惠、人才引进补贴等。同时将其纳入园区重点文创项目库,享受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知识产权保护等配套服务。 四、产业发展前景 该项目预计将带动超过50家创新型企业集聚,形成智能家居、家庭健康、智慧教育等细分领域的产业集群。通过三年培育期,力争成为西南地区具有示范效应的家庭产业创新中心,为经开区文创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五、生态构建举措 1. 定期举办家庭产业创新大赛 2. 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3. 开展国际技术交流活动 4. 搭建产业大数据分析平台 该项目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提升经开区在文创领域的产业集聚能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园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更多优质创新项目落地生根。
2025-09-04
-
昆明经开区探索云品出海新路径 整合资源打造世界级产业名片
云南特色产品产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通过招商引资整合全球资源,推动高原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当前,昆明经开区率先构建“产销研一体化”平台,以数字化营销和跨境供应链为抓手,破解品牌影响力不足、产业链分散等难题,让“魅力云南”实现全球共享。 一、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关键突破 云南拥有全球稀有的垂直气候带和生物多样性,孕育了普洱茶、松茸、野生菌等稀缺农产品,以及翡翠、南红等珠宝玉石资源。昆明经开区联合科研机构建立品质认证体系,对咖啡、花卉等21类产品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动勐海普洱茶、文山三七等地理标志产品通过欧盟有机认证。跨境冷链物流枢纽的建设,使昭通苹果、蒙自石榴实现48小时直达新加坡市场。 二、创新营销模式激活国际市场潜力 借鉴荷兰花卉拍卖体系,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引入区块链溯源技术,2023年促成出口订单同比增长37%。瑞丽口岸跨境电商产业园通过直播基地培育本土网红,带动德宏小粒咖啡线上销量翻番。大理非遗工坊与法国设计师合作开发的扎染系列手包,在巴黎时装周达成千万级订单。 三、政策赋能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 云南自贸试验区推出“负面清单+正向激励”机制,吸引国际食品巨头设立研发中心。红河综保区建成亚洲最大咖啡烘焙工厂,将原料出口转化为精深加工产品出口,附加值提升5倍。中老铁路沿线建设的13个冷链仓储中心,使野生菌运输损耗率从30%降至8%。 四、对标国际标杆补足产业短板 针对企业“小散弱”问题,玉溪高新区整合200余家小微企业成立高原特色农业联盟,统一品牌标识和品控标准。临沧边合区引进新加坡物流企业,构建“种植-加工-海外仓”咖啡全链条。对比新西兰佳沛奇异果模式,云南蓝莓产业通过品种改良和采后处理技术升级,出口单价提高60%。 五、数字技术重塑全球产销格局 云南农产品大数据中心接入全球42个主要交易所价格信息,为咖农提供种植决策支持。保山小粒咖啡借助亚马逊“本地卖家计划”,实现美国商超直供。怒江草果通过阿里国际站打入中东调味品市场,2023年出口量突破万吨。 当前,云南正以“特色产业+国际标准+数字营销”三位一体模式,推动产品价值从“原字号”向“品牌化”跃升。随着中缅经济走廊、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加速建设,“云品出海”将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5-09-04
-
昆明园区助力企业申报地方名优工业产品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昆明园区积极发挥招商引资平台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服务支持,推动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2016年,园区组织7家企业申报昆明市地方名优工业产品,涵盖多个领域,展现了区域工业发展的多元化和创新力。 一、园区强化政策宣传 激发企业申报积极性 昆明园区通过多种渠道向企业宣传地方名优工业产品申报政策,包括举办专题培训会、发放政策手册等,确保企业充分了解申报条件和流程。园区还设立专项服务小组,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指导,帮助解决申报过程中的问题。 二、7家企业申报10个系列产品 覆盖多个工业领域 此次申报的企业包括昆明市荣顺物宇科技有限公司、燕京啤酒有限公司、云南杨林肥酒有限公司等7家,涉及食品饮料、机械制造、金属构件、防腐材料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的产品在技术含量、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具备较强竞争力,符合地方名优工业产品的评选标准。 三、企业产品特色鲜明 展现区域工业优势 申报的产品中,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的啤酒系列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品质赢得市场认可;云南杨林肥酒有限公司的传统酿造技术则体现了地方特色;云南大力神金属构件有限公司的高强度金属构件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云南宏筑防腐符合材料有限公司的创新材料在防腐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四、园区持续优化服务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昆明园区以此次申报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体系,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对接等方式,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未来,园区将继续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更多企业参与名优产品申报,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次申报工作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昆明市工业品牌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昆明园区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地方经济实现更大突破。
2025-09-04
-
昆明呈贡科技信息产业创新孵化中心启动 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昆明市近期启动一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拟投资超9亿元建设呈贡科技信息产业创新孵化中心,该项目已进入环境影响评价公示阶段,标志着昆明市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战略布局迈出关键一步。项目将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规划与区位优势 该孵化中心选址呈贡区信息产业园区核心地块,总占地面积超3.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7万平方米,涵盖研发办公、实验平台及配套服务设施。项目毗邻云南大学等高校资源,与高新区南区形成联动,区位优势显著。规划显示,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内,绿地率达25%,体现生态与科技并重的理念。 二、投资结构与环保措施 项目总投资中,环保专项投入近80万元,重点针对噪声控制、废水处理及固废管理制定方案。根据公示文件,施工期将采取封闭作业、扬尘监测等措施,运营阶段拟建立智能化环境管理系统,确保符合绿色建筑标准。 三、产业定位与区域协同 作为昆明市数字经济重点工程,孵化中心将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领域企业,与周边关山总部经济基地形成产业链互补。分析指出,该项目建成后有望带动超200家科技型企业集聚,推动呈贡区产业升级。 四、公众参与与社会效益 目前公示期已启动,相关部门正广泛征集公众对项目环境影响的建议。历史数据显示,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已累计吸引投资超百亿元,此次项目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就业结构,预计创造逾5000个技术岗位。 五、建设进度与未来展望 按计划,项目将于2018年投入运营。专家评估认为,该中心建成后将强化昆明在西南地区的科技辐射能力,成为连接东南亚数字产业的重要枢纽。后续还将配套建设人才公寓与创新基金,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2025-09-04
-
韩国Zoo Coffee以股权众筹模式首入昆明嘉年华商圈
昆明市招商引资领域再添创新案例,韩国知名主题咖啡品牌Zoo Coffee通过股权众筹方式在嘉年华商圈落地新店。该项目以“都市动物园”为设计核心,结合动物元素与咖啡文化,吸引全国投资者参与,仅用38天完成从筹资到开业的全流程,成为品牌在华扩张的新范式。 一、主题空间与商业模式的跨界融合 Zoo Coffee以模拟自然生态的装修风格著称,店内陈列斑马、长颈鹿等动物模型及原木手工制品,配合光影效果营造沉浸式场景。此次昆明嘉年华店延续这一特色,通过铁艺雕塑、大型壁画等视觉装置强化“动物园”主题,差异化定位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品牌方表示,该设计理念旨在缓解都市压力,提供兼具娱乐性与社交功能的第三空间。 二、股权众筹加速实体店落地效率 区别于传统直营或加盟模式,昆明新店采用互联网金融手段,在众筹平台发起股权融资,短期内募集资金267万元。参与投资的百余名股东来自不同地域,共享店铺未来收益。这一模式不仅降低品牌扩张的资本压力,还通过分散风险提升市场适应性。分析指出,股权众筹正成为实体零售业探索轻资产运营的重要路径。 三、本土化策略与区域市场响应 自2014年进入昆明以来,Zoo Coffee已布局南亚第一城等核心商圈。此次选择嘉年华商圈,看中其文旅综合体属性与客流潜力。新店在保留韩国品牌基因的同时,引入云南本土咖啡豆供应链,强化地域适配性。数据显示,昆明作为西南地区消费中心城市,近年来咖啡品类年增长率稳定在15%以上,为特色品牌提供增量空间。 四、行业视角下的创新价值启示 股权众筹在国内餐饮领域的应用仍属探索阶段,此次案例为中小投资者参与实体经营提供可行样本。专家认为,该模式需配套完善的股东权益机制和透明化管理体系,以避免后续纠纷。此外,主题咖啡赛道竞争加剧,持续的内容迭代与用户体验升级将是维持品牌竞争力的关键。 昆明市商务领域人士评价,Zoo Coffee的创新实践为外资品牌本土化运营及实体商业融资模式转型提供了双重参考。未来,类似“众筹+主题业态”的组合或将在更多消费场景中复制。
2025-09-04
-
昆明泛亚金融枢纽扬帆起航 农行跨境服务助力东盟合作新格局
作为沿边金融改革的重要实践,中国农业银行泛亚业务中心自挂牌以来,以云南区位优势为支点,通过创新跨境金融产品、搭建多币种交易平台,为区域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该中心通过人民币与毗邻国家货币的直接交易、清算渠道建设等举措,推动“一带一路”资金融通,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经济圈的关键金融节点。 一、区位优势赋能跨境金融创新 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其地理与政策优势为泛亚业务中心发展奠定基础。该中心聚焦“直通东盟,辐射泛亚”定位,率先在云南省内实现越南盾、老挝基普等非主要货币的自主报价与交易,累计业务规模超4000万元人民币,填补了区域性非主要货币市场的服务空白。 二、机制突破引领行业标杆 在汇率形成机制方面,泛亚业务中心探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非主要货币报价体系,成为全国首家承担总行级清算和平盘职能的机构。其首创的越南盾结售汇业务,为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此外,通过现钞调运、货币对存等合作,中心与周边国家银行建立了稳定的清算网络,有效降低跨境交易成本。 三、平台建设深化区域互联 为进一步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农行云南省分行正筹备区域性非主要货币报价交易平台。该平台将整合现有资源,健全人民币对非主要货币的汇率定价与风险对冲机制,助力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同时,中心加速推进越南盾、老挝基普等货币在个人外汇系统的应用,拓宽居民跨境支付便利化渠道。 四、服务“一带一路”成效显现 泛亚业务中心的实践是沿边金融综合改革的缩影。通过优化跨境资金流动效率,其业务覆盖越南、老挝、缅甸等国,为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提供了适配的金融支持。未来,中心计划扩大与东盟国家的同业合作,探索数字货币跨境结算等前沿领域,持续提升区域金融互联互通水平。 当前,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红利释放,云南跨境金融创新迎来新机遇。农行泛亚业务中心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正逐步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的“桥头堡”,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金融力量。
2025-09-04
-
昆明高新区洪家营厂房火灾明火扑灭 招商引资环境安全引关注
昆明市高新区洪家营一处印刷厂厂房突发火灾,经消防部门全力扑救,明火已全面扑灭,目前转入余火清理阶段。此次事件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彩钢瓦坍塌增加了救援难度,同时周边交通拥堵对消防作业形成制约。作为区域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高新区厂房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机制再次成为焦点。 一、火灾扑救进展与现场处置 火灾发生后,昆明市消防支队迅速调派力量赶赴现场。由于起火厂房为彩钢瓦结构,火势蔓延较快,但消防人员通过多方位水枪压制和隔离战术,在数小时内控制住明火。坍塌的彩钢瓦形成堆叠障碍,内部高温阴燃点需逐层清理,消防部门动用挖掘器械配合人工排查,确保无复燃风险。 二、交通疏导与应急救援联动 昆明市交警二大队对科锦路、黄土坡等拥堵路段实施临时管制,引导社会车辆绕行。现场设立三级警戒区,保障消防通道畅通。值得注意的是,该片区为高新区物流集散地,日常车流量大,此次事件暴露出高峰期应急通行能力短板,相关部门已着手优化动态疏导方案。 三、厂房安全与区域风险防控 涉事印刷厂所在园区为高新区早期建设的工业片区,部分厂房存在设施老化问题。目前,高新区管委会已启动专项排查,重点检查彩钢瓦建筑防火性能及电路安全。近年来,该区在招商引资中强化"安全准入"机制,将企业安全生产评级纳入项目落地审核指标,此次事件或加速老旧厂房升级进程。 四、火灾原因调查与后续管理 起火原因尚在调查中,初步怀疑与电气线路或生产设备故障有关。消防部门提示,彩钢瓦夹层易燃材料在高温环境下易加速火势,企业需强化防火分隔措施。高新区拟推行"智慧消防"系统试点,通过温度传感和AI监控实现早期预警。 目前,周边企业生产秩序已逐步恢复,环保部门监测显示未发生次生污染。该事件为工业园区安全管理提供警示,昆明市近期将开展企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安全基底。
2025-09-04
-
昆明南站建设加速推进 站房投资完成超六成助力区域招商引资
作为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的关键工程,昆明南站建设近期取得阶段性进展。该项目通过优化施工组织与资源配置,不仅为区域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更标志着泛亚铁路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目前站房主体结构施工已进入冲刺阶段,多项配套工程正同步实施。 一、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截至2023年9月末,昆明南站站房建设累计完成投资额达19.05亿元,占总投资比例突破60%重要节点。施工现场部署有7座高度超过60米的巨型塔吊,配合20余台重型吊装设备组成立体化作业矩阵,确保钢结构管桁架吊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金属屋面工程采用新型铝合金材质,其耐腐蚀性能较传统材料提升40%,幕墙系统则运用单元式安装工艺缩短工期15%。 二、多工种协同推进施工进度 当前每日有超过1600名施工人员分三班次轮换作业,重点推进装饰装修与设备安装两大板块。站房内部已开始安装智能化旅客服务系统,包含动态导航显示屏和自助验票设备。电力系统采用双回路供电设计,关键区域配置不间断电源装置。暖通工程创新运用地源热泵技术,预计可降低运营期能耗20%。 三、技术创新保障工程质量 建设团队应用BIM技术进行全专业三维建模,提前解决管线碰撞问题300余处。钢结构施工阶段引入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采集应力变形数据。混凝土结构采用纤维增强材料,关键承重部位抗震等级达8级标准。屋面防水体系运用高分子卷材与液态涂料复合工艺,确保50年使用周期内的密封性。 四、枢纽功能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昆明南站建成后将实现高铁、地铁、城际铁路和公路客运的无缝衔接,设计年发送旅客量可达5000万人次。其站场规模为16台30线,预留中老铁路国际班列扩展条件。周边配套规划有商业综合体与物流园区,预计带动沿线形成200亿元规模产业集群,对完善中国-东盟国际通道具有战略意义。 五、科学管理确保工期目标 项目管理方实施动态进度控制体系,将施工计划细化至每日工序。材料供应采用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钢材、玻璃等主材的全流程质量追踪。安全监管方面配置智能AI巡检系统,累计识别并消除安全隐患1700余项,为后续联调联试奠定基础。按当前进度,站房主体将于2024年二季度全面竣工。
2025-09-04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